近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》,这一举措犹如一记重锤,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浪潮中,进一步敲响了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的警钟。作为纪检监察干部,我们肩负着维护党纪政纪的神圣使命,必须在这场作风建设的持久战中,精准发力、持续用力,为条例的落地生根保驾护航。
《条例》的修订,彰显了党中央对作风建设常抓不懈的坚定决心。从经费管理到公务接待,从公务用车到会议活动,每一处细节的完善,每一项规定的细化,都是对当前个别党政机关大手大脚、奢侈浪费现象,以及部分党员干部顶风违纪、隐形变异“四风”问题的有力回击。这不仅是制度的与时俱进,更是对党员干部行为准则的再次校准,督促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,坚守廉洁底线。
纪检监察干部要筑牢思想防线,当好条例的“宣传员”。部分党员干部仍存在错误观念,将违规吃喝当作人情往来,视收受土特产为“小节无害”,这种思想上的偏差极易导致纪律防线的崩塌。我们要积极投身到宣传教育工作中,借助廉政党课、警示教育活动等载体,深入解读《条例》内涵,剖析典型案例,让每一位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勤俭节约不仅是传统美德,更是政治要求,从而在内心深处树立起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,从源头上抵制铺张浪费的歪风邪气。
要强化监督执纪,做好条例的“守门员”。“徒法不足以自行”,再好的制度如果缺乏有效执行和严格监督,也只是一纸空文。纪检监察干部应紧盯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,围绕经费使用、政府采购、公务活动等重点,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。对超标准公务接待、违规购置奢华物资设备、超标准建设办公用房等行为,发现一起、查处一起,绝不姑息迁就,让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。同时,创新监督方式,充分运用大数据、信息化手段,精准发现问题线索,提升监督效能,让隐形变异的“四风”问题无处遁形。
还要注重长效机制建设,成为条例的“护航者”。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,必须常抓不懈、久久为功。纪检监察干部要推动建立健全反浪费监督检查长效机制,加强与财政、审计、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的协作配合,形成监督合力。定期开展“回头看”,对反复出现、屡禁不止的问题,深入分析根源,完善制度漏洞,扎紧制度笼子。同时,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,强化责任追究,以刚性约束推动各级党政机关真正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。
风成于上,俗形于下。党政机关的作风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的走向。作为纪检监察干部,我们要以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》的修订为契机,立足本职岗位,忠诚履职尽责,以实际行动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,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贡献力量,让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